成长是什么呢?

成长就是孤独的把委屈和泪水拼命的咽下去不让别人知道。

只有在孤独中,才能够更好的意识到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才能不局限于当下的小事,放眼更远大的志向。

知识体系

是在(恰如其分、环环相扣的)提问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和概念间联系的集合,知识点之间彼此形式多样的方式关联,形成了特定的结构。

知行

概念 = 内涵 + 外延 + 联系(知 -> 行

外延的常用描述方式 “是什么而不是什么”,经验是用枚举外延以及枚举高价值联系的方式来对提升概念理解的精确度,即将内涵方式描述不显而易见的加入到备忘录。

理解 = 能够枚举更多概念的CASE以及概念间的联系,理解就是 识 -> 记 -> 忆(用场景+联系来唤醒,记的时候想着忆,写的时候想着读)。

学以致用的基础是理解概念间的高价值联系,而发挥力量的关键是显性表达。

我们可以借助“八大问”,来分析信息、观点、事件、经历等,从中整理出概念和联系。
八大问是一个提问的框架,将针对信息、观点、事件、经历等的提问,分为“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八类。

八大问可以分为两组,前因后果用于分析信息,适用边界用于整理信息。


前(前车之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它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因(相因相生):作者有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后(以观后效):从已有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实现的案例(CASE to CASE)?
用(使用条件):要这样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考虑 成本、收益、效率、安全、态度、能力
等)这件事可以哪些方式来完成?
边(旁敲边鼓):从前有没有类似的(或乍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其他 (领域 | 行业 | 人)如
何解决类似问题呢?
界(楚河汉界):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应用指南

在使用八大问时,不一定要原模原样地问上面列举出的示范问题,可以在理解这八类问题的前提下,针对具体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也就是说,八大问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提出有洞察力的问题的框架,这是他的意义所在。如果你有能力,可以领会心法,保持心法不变,提出新的问题。

如果一开始不知道怎么用,则建议直接使用示范问题或在其基础上做变化。欢迎一起探讨哦。

评论